2008年1月10日星期四

WindowsXP下最优化的安全防护

NCS标准套装
N=NOD32 ——防毒防间谍
C=COMODO Firewall pro ——防火墙+主动防御
S=Shadow Defense ——影子系统

为什么选NOD32?哈哈,因为他把病毒库放在自己的文件夹下,又不涉及到注册表的更改,使用影子不耽误升级!

2007年12月28日星期五

解决不能播放MIDI音乐的问题

在/etc/init.d/rc末尾添加如下语句

#
# MIDI modprobe
#
modprobe snd-seq-device
modprobe snd-seq-midi
modprobe snd-seq-oss
modprobe snd-seq-midi-event
modprobe snd-seq
timidity -iA -B2,8 -Os1l -s 44100

2007年12月25日星期二

关于藏医藏药

刚刚听完西藏医学院教授的讲座,极其不标准的汉语中夹杂着藏语,面对一个90%是我校藏医药班的、长相奇怪的学生侃侃而谈。经过我痛苦的分辨,他讲的有以下几点:
1、藏医看病依然有望闻问切,但他们对排泄物似乎很感兴趣。
2、藏医居然也认识到了“平衡”二字,体、病、药统一为整体,但根源是“风、土、水、火”四种元素。但这四种元素如何作用,如何制约,如何配合,似乎没有形成一个完美的体系。
3、藏医学最重视的疾病因素有:时空(天文历算与人的相互关系)、命理、饮食、冷暖等。
总体来看,藏医学偏重于经验的积累,因为他理论体系的不完善,很难出现经验少的但凭思维设计进行治病的年轻医生。藏药是唯一值得深入研究的东西,所以“废医存药”对于他们来说是更有利于发展的。

2007年12月16日星期日

关于火疗治疗癌症

引用:
30年前,我耳后处一小疙瘩,不红不肿、不痒不痛,硬如丸石,推之难动 ,生长缓慢,无任何不适感,为了美观,先后在重庆最有权威的两家大医院住院治疗(重庆医学院,西南医院),初诊:皮肤癌,切除、植皮、打封闭针、复发。后诊恶性淋巴肿瘤,切割,照深度X光,吃进口药,仍复发。[两位当年主治医生可作证]。眼见小拳似包块自穿针眼小孔有臭清汁渗出,有人警告我,患此症复发而死者不下五人。我并没有被吓倒,心情坦然,该干什么仍干什么,我就不信小小疙瘩就治不好。适逢文化革命,有时间博览父亲遣留下古医书。终用简单的几味中草药,天天灸烤患处,灸得颈项四周红肿,我坚信 此药不会恶化,矫枉必须过正,继续灸烤。突然包块中央穿黄豆大孔,浓汁喷出100克以上,只四周红肿消失,包块仍在,不知浓汁从何而来。又继续灸烤.包块消失,孔洞痊愈。30多年不复发,现年68岁,健在。
古书曰:此症属阴疽,我患之症名耳后锐毒。全身各处包块名称不同,病理一样,毒根均在肺腑,不在肌肤局部。所以西医切除、放疗只去其表,不去其根,故复发(西医曰,为恶性肿瘤或癌)。
为什么中医也没治愈呢?因为许多中医都把人体所生之疮疡,统称臃疽,把臃和疽混为一谈。凡臃疽大多用清热解毒药。从一本《中医药肿瘤治疗大全》列表271种中药,就有159种清热解毒之药列于表首。众多医生在这类书的指导下 总跳不出清热解毒之圈。
古人告之:臃和疽必须分别治之。
臃疮表现:红肿发热,生长快,溃烂也快,毒根浅,在肌肤,易治,用清热解毒药甚效。
疽疮:(西医名:恶性肿瘤或癌)表现:不红不肿,不痒不痛.包块坚硬,潜伏期长,生长缓慢,无任何不适感,常被患者忽视。属阴症,毒根深,在肺腑,应以扶阳为主,清热所得其反。
故我反其道而行之,吃燥药扶阳,外用热疗法而愈。此疗法在现代西医疗法中也找到科学佐证,当人体正常组织升温41℃--43℃时,损伤不大,易修复。而癌组织,因形态异常,造成血流瘀滞,散热困难,温度就高达48℃--51℃左右.这么高的温度足以杀灭癌细胞。而西医目前温升不好控制,很少采用。我用药热疗,可能因血液循环,把药性带入肺腑,杀灭了癌细胞,使之化成浓汁排出而愈。这就有待专家们研究。注:此项目经重庆市知名肿瘤专家,重庆市肿瘤研究所主任黄凤鸣考证推荐.可无偿提供临床试用。
评论:(待补)

解胎毒及其方法

胎毒:是中医儿科病因之一,婴幼儿发生疮疖、痘疹等疾病,古人认为是胎儿从母体中遗留的热毒所致,这种母体中遗留的热毒称为胎毒。现代虽认为婴幼儿发生的疮疖、痘疹等病多是感染性或传染性疾病,但从中医病因学看来,婴幼儿这些疾病是否发生或发生后的轻重程度与在母体中的孕育环境是有一定关联的。
解胎毒:是按照中医“治未病”的治则,针对胎毒是母体遗留的热毒这一病因,在孕妇临产前一月至半月进行清解胎毒的治疗,用以预防婴幼儿胎毒性疾病。
受老一辈的传承,本地孕妇到了临产前一月至半月都有主动要求服用解胎毒方药的习惯。可以认为,关于胎毒与解胎毒的药物治疗,也是中医优生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解胎毒的临床应用:受家师的指导,这一治法并不只是局限于预防婴幼儿胎毒性疾病,同时还有预防孕妇产后带下、阴痒、淋证、痒疹等杂病的作用。所以,其立法依据主要是针对孕妇在孕期饮食失节,过食辛热麻辣及肥甘厚味,或生活失于调摄,接触有害有毒或不洁之物,致使脏腑生热酿湿成毒,导致产后变生杂病,或遗毒于胎儿,导致婴幼儿发生疮疖、痘疹、眼疾、惊风等疾病。
基本治法是清热解毒,佐以益气健脾。
方药是师传解胎毒十三太保方:党参15g,白术15g,茯苓15g,砂仁6g,黄连6g,黄柏12g,黄芩6g,栀子10g,银花15g,土茯苓15g,板蓝根15g,甘草5g,防风15g。
方用黄连解毒汤和银花、土茯苓、板蓝根为主药清热除湿解毒,因孕在下焦,故黄柏量大于连芩栀,其中土茯苓还可排解铅、汞等重金属毒;四君子汤和砂仁为辅药益健脾和胃安胎,既顾其本又可防清热药苦寒碍胃伤胎之弊;加防风一味风药之柔品祛风防痉。
临床加减:孕妇体胖湿盛者加苍术、苡米。脾胃虚弱者清热解毒类药适当减量。有阴虚之象者党参改为沙参、砂仁改菟丝子,再加山药。血压高者加钩藤、白芍。前胎婴儿曾发生黄疸者加茵陈。前胎婴儿曾发生惊风者加僵蚕、钩藤。
禁忌:孕妇为阳虚型体质者慎用或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