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16日星期日

解胎毒及其方法

胎毒:是中医儿科病因之一,婴幼儿发生疮疖、痘疹等疾病,古人认为是胎儿从母体中遗留的热毒所致,这种母体中遗留的热毒称为胎毒。现代虽认为婴幼儿发生的疮疖、痘疹等病多是感染性或传染性疾病,但从中医病因学看来,婴幼儿这些疾病是否发生或发生后的轻重程度与在母体中的孕育环境是有一定关联的。
解胎毒:是按照中医“治未病”的治则,针对胎毒是母体遗留的热毒这一病因,在孕妇临产前一月至半月进行清解胎毒的治疗,用以预防婴幼儿胎毒性疾病。
受老一辈的传承,本地孕妇到了临产前一月至半月都有主动要求服用解胎毒方药的习惯。可以认为,关于胎毒与解胎毒的药物治疗,也是中医优生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解胎毒的临床应用:受家师的指导,这一治法并不只是局限于预防婴幼儿胎毒性疾病,同时还有预防孕妇产后带下、阴痒、淋证、痒疹等杂病的作用。所以,其立法依据主要是针对孕妇在孕期饮食失节,过食辛热麻辣及肥甘厚味,或生活失于调摄,接触有害有毒或不洁之物,致使脏腑生热酿湿成毒,导致产后变生杂病,或遗毒于胎儿,导致婴幼儿发生疮疖、痘疹、眼疾、惊风等疾病。
基本治法是清热解毒,佐以益气健脾。
方药是师传解胎毒十三太保方:党参15g,白术15g,茯苓15g,砂仁6g,黄连6g,黄柏12g,黄芩6g,栀子10g,银花15g,土茯苓15g,板蓝根15g,甘草5g,防风15g。
方用黄连解毒汤和银花、土茯苓、板蓝根为主药清热除湿解毒,因孕在下焦,故黄柏量大于连芩栀,其中土茯苓还可排解铅、汞等重金属毒;四君子汤和砂仁为辅药益健脾和胃安胎,既顾其本又可防清热药苦寒碍胃伤胎之弊;加防风一味风药之柔品祛风防痉。
临床加减:孕妇体胖湿盛者加苍术、苡米。脾胃虚弱者清热解毒类药适当减量。有阴虚之象者党参改为沙参、砂仁改菟丝子,再加山药。血压高者加钩藤、白芍。前胎婴儿曾发生黄疸者加茵陈。前胎婴儿曾发生惊风者加僵蚕、钩藤。
禁忌:孕妇为阳虚型体质者慎用或不用。